本文共 142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4 分钟。
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收集、整理、分析数据,并从中作出正确推断的方法论学科。其研究对象是大量现象的数量方面,包括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。统计学具有数量型、总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,这意味着研究对象中的各个单位往往存在差异。
从统计方法的构成来看,统计学可以分为描述性统计和推断统计。描述性统计主要研究如何收集、整理、分析数据,并通过图形图标或概括性分析对现象进行描述。而推断统计则是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参数或特征,包括抽样推断、参数估计、假设检验、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内容。
描述性统计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,而推断统计则是现代统计的核心和主要内容。
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体现在两者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。统计学关注具体的、实际现象的数量规律,使用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逻辑方法。而数学则研究抽样的数量规律,使用纯粹的演绎方法。
在总体、总体单位、样本、参数、统计量等基本概念中,总体是客观存在的、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。总体单位则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单位。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构成的集合。参数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,统计量则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,样本构成的函数。
标志和指标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。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,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。指标则是说明总体属性和特征的名称,可根据总体数量特点和计算方法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。数量指标说明总体规模大小和数量多少,质量指标说明总体内部数量对比关系和一般水平。从数值表现形式来看,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、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。
变量是描述现象某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,可分为品质变量和数值变量。其中,数值变量包括数量标志和指标,可进一步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。连续变量的数值表现为无穷小数,离散变量的数值表现为整数。
数据可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。定性数据包括名义级数据和序次级数据,定量数据包括间距级数据和比率级数据。
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。直接来源包括统计调查和实验设计,间接来源则是二手数据。
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包括准确性、及时性和完整性。准确性要求调查数据真实可靠,及时性要求按时完成调查资料的上报任务,完整性要求对事务总体数量特征进行全面反映。
调查对象是所要研究的现象总体,由若干性质相同的调查单位组成。调查单位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个体单位,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。填报单位则是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或提供统计资料的单位,是职能单位。
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,而调查期限是具体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间段。
统计量是不含任何未知参数的,由样本构造的函数,用于描述样本特征。参数则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。
统计调查方法包括普查、重点调查、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。重点调查是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,典型调查是有意识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,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调查。
统计调查中的误差主要有两种: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。登记性误差是由于计算、登记或记录错误引起的,可以避免;代表性误差则是由于样本代表性不足引起的,是不可避免的。代表性误差又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,系统性误差是由于违反随机性原则引起的,随机性误差是由于随机抽样下估计总体参数的误差,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来控制。
调查方案的设计包括确定调查目的、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、拟定调查提纲、制定调查表和问卷、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、组织实施调查等内容。
转载地址:http://sfkg.baihongyu.com/